博鱼BOYU体育终于只能盖泡面了……Kindle中国服务停止!电子书阅读器为什么不香了2024年6月30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停止云端下载服务,此后未下载的电子书将无法下载和阅读。同时,Kindle客户服务也停止支持。不少网友感慨,“这下真的只能盖泡面了”。
诞生于2007年的Kindle电子阅读器被认为是亚马逊最成功的硬件产品之一,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一度成为电子书代名词,尤其受到文艺青年青睐。
不少70后、80后曾拥有一台Kindle。不过,随着硬件发展和阅读习惯变化,Kindle使用率越来越低,在二手平台的调查中,它与跑步机、空气炸锅等并列闲置榜前列,被调侃为“泡面神器”。官方也曾出过一个广告文案,一部Kindle压在一盒泡面上,广告语为“盖Kindle,面更香”,“自黑”营销让不少用户共鸣,成为Kindle最后的高光时刻之一。
事实上,早在2022年6月,已宣布,Kindle中国电子书店会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运营。经过过渡期,告别的句号在今年6月30日画上最后一笔。
今年4月23日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
图书阅读率为59.8%,与2022年的59.8%持平。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较2022年的80.1%增长了0.2个百分点。但从电子书来看,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高于2022年的3.33本。有12.3%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的则为9.9%。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3年,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率达98.2%,较2022年增长超4.5%,超六成市民每日半小时以上。调查还提到,上海市民电子书阅读全龄化趋势明显。各年龄层电子书阅读偏好占比为未成年群体83.9%,青年群体88.4%,中年群体82.6%,老年群体77.8%,超过纸质阅读、有声阅读和视频读书,成为占比最高的阅读形式。
因其快捷多样的特点受到市民青睐。88.3%的市民认为电子书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63.3%的市民表示,电子书的“读”书方式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业内人士分析,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一方面与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与中国本土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关;另一方面,中国电子书市场竞争激烈,强有力的本土竞争者环伺,如掌阅、阅文,这些本地厂商和平台更了解中国市场,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中文内容资源。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普及,加之中国发达的4G和5G网络覆盖,国内读者阅读电子书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设备,专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在Kindle最后的销售高峰期,其作为商务礼物的需求,远超过个人购买。
Kindle走了,谁来“填空”?亚马逊宣布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停止运营后,掌阅在第一时间发布了“Kindle电子书一键迁移”业务,方便Kindle用户转移。靠免费阅读吸引数亿用户的微信读书,更是被视作最大获益者。
2015年8月,腾讯宣布上线独立阅读APP“微信读书”。当时市场上成熟运行的电子阅读应用多以网络文学、漫画等首发于互联网的作品为主推资源。微信读书的目标则是严肃与深度阅读——与纸质书重叠。
背靠微信用户池,2019年底,微信读书注册用户就已超过2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最初,微信读书可以“全场书目免费读”;2018年9月,微信读书首次推出“无限卡”模式,“无限卡”表面是购买制,实质作用是扩展用户体量——登录先送20天,通过分享好友、阅读时长、答题挑战等多种方式都能继续免费阅读博鱼BOYU体育。
有出版业内人士坦言,在微信读书上架的图书,版权方很难分到钱。目前,版权方从微信读书平台获得的分成,主要来源是会员费用。平台计算一本书阅读时长占平台所有书阅读时长的比例,按百分比瓜分会员费。翻译过《追风筝的人》《小王子》等畅销书的译者李继宏曾晒出自己2022年电子书收入报告,除去单本付费的电子书,在微信读书上十多本收入合计的书,一年收入仅为4321.14元,亚马逊则为37236.23元。一位出版社编辑表示,Kindle退出后,电子书单本收入大幅下降,电子书这块业务的版权收入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
2023年11月,巴黎评论编辑部宣布《巴黎评论》系列电子书从微信读书全面下架,被视作生产者打响的“自保”第一枪。今年以来,越来越多读者发现,一些正在阅读的畅销新书“读着读着下架了”。
事实上,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电子书与纸质书面临相似的命运——被当作引流工具。定价便宜、成本极低、品种繁多、零物流,电子书的拉新优势明显。2015年,苏宁曾宣布全站电子书免费。此后,当当、京东、淘宝及其他互联网平台都曾有过“电子书免费”。
“目前的问题是,电子书平台‘一家独大’。亚马逊退出时,有乐观者认为其他平台很快能填补这个空缺,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低价策略能让读者受益吗?短期看好像是。但长期来看,出版机构为生存不得不提高定价或降低成本,甚至粗制滥造。”
也有人认为,比起电子书能不能赚钱,更严峻的问题是,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图书是读者获取知识、资讯最主要的渠道和方式。随着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图书及其后继者电子书,不得不与视频、音频、直播、游戏等争夺用户的有限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微信读书为代表的平台,提供了获取严肃内容的便利渠道——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为全民阅读添砖加瓦,而阅读人口的培育和壮大,才是出版机构的生存根本。
通勤上班途中是碎片化时间的高峰。今年4月,上海图书馆、IP SHANGHAI、思南读书会与上海地铁等共同发起“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书香上海”市民阅读微平台长期入驻“Metro大都会”APP,用户点击首页就可以进入阅读上海图书馆、阅文、喜马拉雅、七猫等平台经授权的数字阅读资源、听书资源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电子报。
2015年起,上海图书馆推出“微阅读”品牌,“微信里的电子书频道”向持证读者开放。目前,上图“微阅读”共提供2万余本在授权期限内的电子图书,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知名出版机构均有合作,同时与中文在线、诚品读库、易阅通等电子书平台商合作。与“读书”合作定制的“读书微阅读版”汇聚热门小说、影视原著、职场进阶等18.9万种电子图书资源,全市持证注册读者不限借阅次数免费阅读;“掌阅精选”包含15万种电子图书资源。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告诉记者,“书香上海”市民阅读微平台将包括上图提供的近33万种数字阅读资源集合到一个端口,既便于市民利用,也有望城市培育更多“阅读人口”。
“目前,国内电子书市场仍然存在格式不统一、平台重叠交叉的现象。对电子书企业来说,阅读生态、营销策略及内容版权,或是未来竞争的重点。”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国产电子阅读器功能将得到更多拓展,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及开放性,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电子书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全媒体矩阵式形态,打造集看书、听书、互动社区、滚动图片等形式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阅读矩阵,为读者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百道网创始人、出版行业资深人士程三国曾提出电子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形态:电子书1.0是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电子书2.0是指在网络发行的原生电子书,电子书3.0是包括互动与在内的增强型电子书。从电子书目前的发展来看,仍然没有脱离1.0阶段。因此,纸质书当下面临的困境,电子书同样遭遇了。
不管未来电子书和电子书阅读器到底怎么变,适应用户需求、提供优质内容,应该是不变的宗旨。“怀念墨水屏时代,没有其他功能的单纯的阅读器,但也仅仅是怀念。”有网友留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