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聪明”的电子产品隐藏的“危害”你都清楚吗?比如:2岁以内的孩子不要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后直到学龄前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在光线不足的地方使用电子产品,不长期近距离观看事物(不只是电子产品)等等就不赘述了。
小D2岁前,确实没有看过电视或者视频的,大家也知道过早看视频的害处,但现在的孩子似乎有越来越早就开始接触和对电子产品上瘾的迹象。
比如越来越精明的算法机制,让孩子和大人都在精美有趣的视频前停不下来,比如也许误会了电子产品可能有隐藏的意想不到的好处,放任不管,但对于还处在幼小阶段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还是值得强调。
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足够坚决。也就从源头上减少了孩子过早接收电子产品的机会。
作为28周出生、伴有严重脑损伤的早产宝宝,我足够清楚电子产品对她的危害,它就属于我心中不能妥协的原则。
当时,纽约的脑神经科医生对我们强调了:0~3岁是大脑神经高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时外界的良性刺激是可以加速促进神经元建立连接(也就是说对于损伤的大脑有愈合作用,对于健康的大脑有促进作用)。
归根到底,如何养育孩子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但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今天我选择的每个方式,今后我会愿意去承担这个后果。
如果是出于帮助孩子的认知、增强理解力等,我还是会选择传统的阅读、讲故事、逛博物馆等其他方式。
把教学交给视频,就好比是“勺喂”,视频已经预先把信息全部嚼碎塞给孩子,把图画、文字、声音一股脑全部展现给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被动接受就好了。
花时间接受理解声音 然后眼睛需要看图案 再需要动脑筋把声音、图案结合起来在脑里形成一个鲜活的故事 跟上故事节奏
这些都是上面提到的:外界的良性刺激,而这些过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他们的思考过程,是需要花精力才能完成的,而这就是在锻炼刺激他们的大脑,加速神经元建立连接。
“偷懒”是人的天性,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勺喂式”的信息灌输后,他们就自然会排斥任何需要动脑筋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长期看视频的孩子不会喜欢看绘本看书。
但清楚了这些”危害“,其实也对我们的行为有启发作用的:看完动画片,和孩子主动聊聊故事的情节、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巧妙地提问一些对激发孩子思考等等。
首先是显而易见的会消耗孩子的”远视储备“,造成早期近视,这一点很多科普文章都对此做了详细的解说。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好可爱,但其实这也深层次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小脑袋已经默认自己的一个动作马上就会有及时的“奖励”,就好比手机一样,轻点手指“坐拥天下”。
这就是现代高科技社会的问题,当我们轻点鼠标就可以马上看到图片、文字、信息,我们就越来越不愿意等待了。
但我们是,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Ipad那样的,很多事情是需要等待,并且值得等待的。
这样的一个认知会让他们变得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任何需要等待的事情,长期以往会变得非常急躁没有耐心。
借此要顺便提一下,一些家长可能会为了孩子能吃得更多而让孩子边看手机和边喂饭,不仅不利于自主进食,还可能让孩子慢慢降低对食物的兴趣,更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小D这一点真的做得挺好的。即使脱离了管束,在家里也不会长时间泡在电子产品里。“心法”无它博鱼在线网页版,就是
。我不是个极端主义,自己带娃总有特别累的时候,2岁以内的孩子难得用一下“电子保姆”,其实也无可厚非。
和孩子制定好了规则就要认真执行,做好了某些事就可以玩一会手机,当孩子知道手机好玩,但也没有那么好玩,也不是很难得才能玩一次,明天也有,也就不会沉迷于此了。
我制定的原则是:每天最多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小时,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而且一定保证她接触的内容都是我事先把关过的。
需要在自己的小厨房和娃娃一起烧饭吃饭; 要玩积木和拼板; 我们要一起读绘本唱歌; 每天还要保证1~2小时的户外时间; 隔三差五还要去图书馆、动物园或者博物馆;
而最关键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而永远不是电子产品!孩子最喜欢的是真实而有温度的你,以及给他们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