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官方入口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医大教授周其冈:取得理论突破发现新抗抑郁药物靶标

  新闻资讯     |      2024-03-05 01:41

  博鱼官方入口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医大教授周其冈:取得理论突破发现新抗抑郁药物靶标书桌侧面的电脑显示屏有常见电脑两个大,屏幕上显示着错综复杂但很有美感的神经细胞论文配图。这是12月18日,记者来到刚获评第十五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医大教授周其冈办公室看到的一幕。“大屏幕方便我和学生们讨论课题时看得清楚,节省跑去会议室的时间。”周其冈笑着说。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早在20世纪50年代,经典的抑郁症发病理论“单胺假说”被提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神经突触间隙的单胺浓度来改善抑郁症状。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三代抗抑郁药物,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经典理论基础之上。而周其冈的最新研究成果,革新了这一经典理论。

  “你看,这是两个神经细胞突触,过去人们认为是它俩中间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少,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积极情绪的产生。”周其冈随手拿过一张草稿纸画了一个简单的神经突触示意图,“所以大家就把这个单胺类神经递质作为靶标,想通过药物让它重新多起来。但这类药物存在多个弊端,它们不仅需要长达2—4周时间才能生效,并且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有部分患者则会症状加重。”

  “此消”后“彼长”,周其冈解释道,对部分患者来说,突触中间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受药物影响多了后,反而会刺激产生自身受体负反馈机制,反向诱导抑郁、加重病情。

  较真的周其冈总觉得“有点不对”。“如果假说是对的,为什么疗效不仅‘因人而异’,还个体差别那么大呢?”看着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危害逐年上升的调研数据,周其冈意识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更是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课题。200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的周其冈,坚定了个人主攻研究方向——开发新的安全且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及作用靶点。

  此后十几年,实验室的小白鼠成了周其冈打交道最多的对象。无数个日夜,周其冈和团队成员埋首实验室,探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去年10月博鱼官方入口,在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研究分析了数不清的神经细胞突触图后,周其冈和团队发现,在神经细胞中缝背核区有一种酶,可作为抗抑郁药物全新靶标,能够克服现有靶标缺陷,发挥快速的抗抑郁作用。这一研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单胺假说”提出60年来,抗抑郁药物新靶点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突破,为抗抑郁症药物研发领域带来新的希望。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等国际期刊,相关研究获得“2022年度中国科学突出进展”“2022年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等奖项。

  找到了克服的策略后,周其冈教授所在研究团队很快就设计合成了可快速起效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在小鼠实验中,这一化合物注射2小时后就发挥了抗抑郁作用。

  “你看,实验显示,小鼠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活动时间增加了,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绝望减少;同时小鼠喝糖水的比例也增加了,这表明小鼠能体验到快感。”周其冈找出前段时间的实验记录本说。他认为,这说明化合物能够快速起效,有可能克服第三代抗抑郁药物的缺陷,发展成为全新一代快速抗抑郁药物。

  但和小白鼠毕竟不一样。“人脑是复杂的器官,科学家难以获取人脑组织开展深入的研究,而动物研究的结果难以直接应用到人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探索和诊疗手段的研发。”接下来,依然还有数不清的实验在等着周其冈和团队。

  “基于一个靶点研发药物,往往需要十年以上,耗资几亿元,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安全评价和药物筛选,特别是要找到特异性好、成药性高的化合物。例如药物进入后,要考虑不能与其他蛋白发生作用,这样才能在具备成药性的同时,尽量避免副作用。”周其冈对此满怀信心,“我们一定稳扎稳打走好,努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快速抗抑郁药物,并使其进入临床治疗。”

  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同时,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周其冈还积极开展科研育人,带动参与科研的师生,将赤子之心融入科研,将科技报国的信念深植师生心中。近年来,他已带教博士硕士20余名,部分学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银奖、江苏省互联网+比赛二等奖、科创江苏三等奖等。